陈旧性骨折在医学上的定义通常指骨折发生并经过一段时间,骨折端已有纤维骨痂生成或骨折线变得模糊,且骨折部位相对稳定的状态,此时间界限一般是骨折后三周以上。
新鲜骨折指骨折发生后三周内,骨折端尚未形成明显的纤维骨痂,骨折线清晰,骨折部位相对不稳定,易于复位和固定。陈旧性骨折指骨折发生后三周以上,骨折端已有纤维骨痂生成,骨折线变得模糊或消失,骨折部位相对稳定,不易于复位和固定。陈旧性骨折伴随骨折愈合延迟、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等情况,由于骨折端已有纤维骨痂生成,再次进行复位和固定时,需要破坏原有的纤维骨痂,增加手术难度和复杂性。陈旧性骨折伴随骨折愈合延迟、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形成原因较多,骨折发生后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复位和固定,导致骨折端在错位状态下愈合。骨折复位时未能达到理想的对位和对线,导致骨折端在不良位置上愈合。骨折固定时未能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,导致骨折端在固定过程中发生移位。局部因素,如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不良、软组织损伤严重等,也会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,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形成。对于畸形愈合、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陈旧性骨折,通常需要采用手术治疗,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、植骨术等。对于部分复位和稳定性较好的陈旧性骨折,可以采用保守治疗,如外固定、牵引等。
骨折后需要注意什么
1、病情观察:密切关注骨折部位的情况,如出现持续疼痛、肿胀、发红或发热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
2、饮食调整:保证营养均衡,多吃富含蛋白质、钙质和维生素的食物,如牛奶、鸡蛋、瘦肉、鱼类和新鲜蔬菜、水果等,促进骨骼修复和愈合。
3、适度运动:在医生或康复师建议下进行适度功能锻炼,如关节活动度训练、肌肉力量训练等,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。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,以免影响骨折部位的愈合。
4、患肢管理:适当抬高患肢,促进静脉回流,预防和减轻患肢肿胀。保持患肢在功能位,避免畸形愈合。
5、心理调适:保持乐观的心态,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。与家人和朋友保持沟通,寻求支持和理解。